华峰化工车间里,低温催化分解消除装置将温室气体“吞吃殆尽”;玛格家居的喷涂线上,木屑粉尘被回收成为电厂燃料;海螺水泥的窑炉里,城市垃圾化作新的生产原料……
8月12日—16日,“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重庆,采访团深入企业,触摸重庆制造业绿色发展的脉搏。
数据显示,重庆已建成17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其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近三分之一。
位于涪陵区的重庆华峰化工是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产企业,但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会排放氧化亚氮。这是一种“隐形气候杀手”,其温室效应强度是二氧化碳的约300倍。
以前,氧化亚氮催化分解技术掌握在两家外企手中,技术转让费十分高昂。重庆华峰化工与上海华峰研究院展开联合攻关,最终掌握了氧化亚氮低温催化分解消除技术,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它对氧化亚氮的分解率最高可达99%。”重庆华峰化工常务副总经理谢毅介绍,单套装置每年可减排氧化亚氮4.62万吨,相当于减排1376万吨的二氧化碳当量。
位于巴南区的玛格家居是一家全屋家具定制企业,他们引入意大利全自动水性漆智能喷涂线,高效收集喷涂材料。“车间切割产生的粉尘和碎木屑都被软管收集走,有的被卖到电厂发电,大块的木料还能回收利用。”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唐斌说。
市经济信息委有关负责的人介绍,“十四五”以来,重庆持续推动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能效提升,为企业量身定制节能技改方案,推广节能、节水、余热余压回收等绿色技术装备1200余台(套)。同时,运用“两重”“两新”等政策支持工业领域设备大规模更新,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6000余个、改造设备近4万台(套)。
4年来,重庆以年均2.4%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5.6%的经济稳步的增长,单位GDP能耗降至0.31吨标准煤/万元,优于全国中等水准30%左右。
比如,早在2016年,赛力斯就布局新能源赛道,近年来,其与华为深度合作打造的问界系列更是刷新了中国新能源豪华品牌交付速度纪录,成为一匹“黑马”。
一辆“绿车”牵引着一条绿色供应链——宁波拓普(轻量化底盘)、河北立中(高性能铝合金材料)、江苏博俊(车身精密结构件)、东风李尔(座椅总成)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配套项目纷纷落子重庆,形成较为强大产业生态。
老牌企业重庆南瑞博瑞变压器有限公司也及时向绿电赛道转型,研发出110千伏混合绝缘油电力变压器等国际领先产品,寿命延长超50%。前不久,其220千伏新能源变压器产品成功应用于新疆喀什大型光伏治沙项目,助力荒漠变绿电。
当前,重庆正锚定“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做大绿色新兴起的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低能耗、高产出的产业占比,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含“绿”量持续提升。
其中,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重庆积极构建“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产业链生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建设不断提速。今年上半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48.9万辆、同比增长25%,主流乘用车均价提升至22.2万元。
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重庆积极构建“新整机+新配套”发展格局,笔电、手机等产品加速向新一代智能终端迈进。今年上半年,笔电出口均价提高9.8%,集成电路产量增长近70%。
先进材料产业也向绿色高端迈进,重庆建成全球最大己二酸和单体氨纶生产基地,玻璃纤维、铝合金生产规模分别位列全国前三、前十,多项产品加速填补国产空白。
位于忠县的重庆海螺水泥年产能达640万吨,不仅能耗高,排放的粉尘也多。怎么办?
企业的思路是,利用水泥窑来处理城市垃圾。公司副总经理汪庆民介绍,“生活垃圾正好可作为水泥窑的燃料,窑内温度最高可达1450摄氏度,不会产生二噁英等有毒物质。”
近年来,重庆海螺水泥先后投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及固废项目。在忠县,每天有数十吨生活垃圾被运到这里,经过发酵和高温焚烧后,垃圾成为燃料和水泥粉料,每年为企业节约标煤4.2万吨。
如今,这家水泥厂更像一个“城市净化系统”,从工业固废到生活垃圾,各类城市废料在这里被“吃干榨净”,连污染隐患都变成了生产资源。
这一实践得到了专业技术人员的认可。“从技术路径看,这家企业的零碳探索很扎实。”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关潇表示,生活垃圾资源化发电后,剩余飞灰能作为水泥原料实现全量利用,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形成了“废料—能源—原料”的闭环。
比如,作为玻纤行业内首家绿色工厂,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生产废水循环利用、梯级重复利用,从源头上减少污水产生量,生产废水降幅达50%。
位于涪陵的华兰生物通过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实现中水全部回用,杜绝了水污染排放,回收的水不仅用于企业绿化浇灌、地面冲洗和冷却塔补水,还能提供给市政部门,用于日常冲洗道路、浇灌绿化等。
市经济信息委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重庆正大力推动企业循环生产、园区循环运行、产业循环链接,构建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其中,在引导再生资源行业规范化方面,重庆已形成年利用废钢铁450万吨、再生铝60万吨、废旧轮胎20万吨、铸造废砂30万吨的资源循环利用产能。“十四五”以来,重庆累计新增各类大宗工业固废处置能力380万吨,今年上半年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提升至79.4%。(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邱小雅)
人民网重庆8月15日电 截至8月15日3时,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疆电入渝”工程)自6月10日投运以来,累计输送电量突破50亿千瓦时,单日最大输送电量近1亿千瓦时,约占重庆全市日均用电量的五分之一,为重庆能源保供和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重庆送变电公司员工在嘉陵江畔开展“疆电入渝”工程受端500千伏配套工程(二期)跨江组塔。…
人民网重庆8月10日电 (陈琦)“景区大门是代表一个景区的形象标志,可是有商户在此堆放各种物品,杂乱不堪,建议有关部门维护景区环境形象。”近日,有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对丰都县雪玉洞景区“美中不足”的现象提出建议,获得当地旅游部门迅速整改。…
人民网重庆8月7日电 (陈琦、刘敏)随着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市场也快速地发展。8月7日,重庆市交通运输执法总队公布消息,维护车主消费权益,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即日起至11月底,将在全市开展新能源汽车维修市场不规范问题专项整治行动。…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